《柏林日报》:欧盟对华政策会走向死胡同

《法兰克福评论报》写道:在与欧盟的贸易争端中,中国效仿唐纳德·特朗普,利用欧洲人的依赖性。欧洲人称之为敲诈。欧盟担心,得益于巨额国家补贴的中国经济正向全球市场倾销廉价商品。



但即使在钢铁产品、风力涡轮机或电动汽车方面,欧洲企业也无法在价格上竞争。此外,他们仍然无法获得平等的欧洲市场准入——这将带来重大后果。欧盟视贸易逆差为眼中钉。欧盟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远多于中国从欧盟进口的商品。

去年(2024年),欧盟的贸易逆差攀升至创纪录的3058亿欧元。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中欧峰会上呼吁从根本上调整双边关系。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布鲁塞尔日益严厉的批评中国立场感到恼火。

他希望欧洲人不要批评中国支持俄罗斯的侵略战争,并支持对台湾实行“一个中国”政策,因为中国视台湾为一个“叛离”省份。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专家阿比盖尔·瓦塞利耶(Abigaël Vasselier)表示,在这方面,北京不再回避使用勒索手段。他们还将贸易和安全政策混为一谈。瓦塞利耶认为,中国现在甚至以特朗普为榜样。特朗普大肆威胁欧洲人,从而激怒了他们。因此,中国认为这种方法是成功的关键。中国正在利用稀土作为施加压力的手段。讽刺的是,特朗普也感受到了这种影响,因为中国对欧盟和美国都实施了稀土出口限制。

《柏林日报》认为:欧盟要求北京结束乌克兰战争——但残酷的现实是:欧洲既没有解决方案,也没有自己的外交政策。中欧峰会在冰冷的气氛中举行。春天的解冻气氛已不复存在。北京在今年4月向欧盟伸出了援手:习近平主席解除了对欧洲议会议员的制裁,并提议共同应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引发的贸易战。

布鲁塞尔没有回应这一提议。三个月后的今天,欧盟进入了“冰河期”——而这主要应归咎于欧盟本身。因为欧盟没有继续推进外交路线,而是走上了对抗的道路。尽管欧盟有诸多战略利益,但它却任由美国将自己推向了一种更倾向于跨大西洋联盟而非欧洲主权的立场。欧盟对华政策存在多个问题。欧洲对华政策完全不切实际的最新证据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要求中国利用其对俄罗斯的影响力结束乌克兰战争。

这一立场不仅存在诸多问题,甚至荒谬。首先:欧盟究竟在设想什么?习近平拿起电话,打电话给弗拉基米尔·普京,告诉他结束战争——克里姆林宫就此点头表示同意?俄罗斯不是中国的附庸国。

北京既没有权力,也没有兴趣公开冷落莫斯科。任何无视这种地缘政治现实的人,都暴露出一种不配作为严肃外交政策的痴心妄想。其次:西方不断指责中国支持俄罗斯战争机器。西方媒体反复谈论武器交付或无人机技术——但没有任何真凭实据。

然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7月初在柏林澄清:“我们不向俄罗斯供应武器。我们的出口管制非常严格。”此外,据王毅所说,俄罗斯很大一部分技术根本不来自中国,而是——信不信由你——来自西方国家。第三:乌克兰战争发生在欧洲。欧盟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在经济、政治和安全政策方面都是如此。

然而,三年多来,欧盟未能发展出自己的外交举措。在俄罗斯、乌克兰和美国之间进行的少数几次会谈中,欧洲甚至没能力坐到谈判桌上。相反,他们把责任推到北京身上,希望北京能解决他们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不仅是懦弱的表现,更是政治上的疏忽。第四:欧洲在北京面前使用的语气近乎傲慢。欧盟领导人出访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公开批评中国。尤其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殖民历史且对西方监管深感不信任的国家,人们本来应该采取外交上的谨慎态度。

但欧盟却对中国银行指手画脚,提出一系列要求,甚至实施制裁。这种行为既不明智,也缺乏建设性。任何认为可以通过制裁和指责来遏制中国的人,都是对地缘政治局势的误判。任何将自身在乌克兰的外交失败归咎于中国的人,首先都表明了缺乏自我反省。布鲁塞尔目前走的道路不会带来一个更加和平、稳定的世界,而是会走向死胡同。

推荐阅读